有人说,养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非要给这场修行加上期限,那便是“无法预期”。还有人说,只要学会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那便能处理好世间所有关系。在养育子女的路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谨小慎微,三思而后行,生怕带来负面影响。
昨天因为愁上幼儿园不起床,被我狠狠打了一巴掌!今天稍微积极了一些,打还是有些作用的。当妈的内心总是徘徊在打与不打的矛盾中,最后情绪左右了理性,还是打了,打了就后悔。从这一刻,妈妈的内心会嘀咕纠结一整天:他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会不会不爱我了?会不会因为不开心吃不好睡不好?天呐!这几天越来越叛逆,是不是被我打的……后悔和忏悔不约而同地占据了妈妈的整颗心脏:等放学后,给她买最爱吃的零食……有时,还会翻看一些育儿书籍,希望能找到支持父母打孩子的理念,多少寻求一点慰藉。最后,越看越心虚。
于是,我信誓旦旦地决定从明天开始——无条件的接纳她!温柔而坚定地守护她!而后再进行有效沟通…细细想想,对于“懒床”这件事还是打不得。
首先,接纳她的小情绪。“你不想上幼儿园是因为你想妈妈对吗?妈妈不在你身边,什么都不一样了,你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不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只想和妈妈在一起,这些妈妈都知道,虽然很辛苦,但这几天你还是坚持去幼儿园了,而且老师都夸你呢,已经很不容易了,换作妈妈可能坚持不了”。听到自己被理解接纳,内心的委屈像洪水一样一泻而下。哭了起来!抱了一下妈妈,勉强起床了。
而后,用她比较感兴趣的玩具吸引她,彻底赶走睡意,调动好心情,开心入园。我拿起一个她最近比较喜欢的白气球,吹得大大的,而后松手,气球飞上飞下地窜来窜去,发出噗噜噗噜的声音,惹得她哈哈大笑!孩子兴奋地说,妈妈!再来一次好吗?而且,跟我表达了想拿白气球去幼儿园的想法,我一看快迟到了,也就答应了他。一个简单的气球,让她迫不及待地想去幼儿园。
一路上,孩子小心翼翼地用她那柔软的手指用力捏住气球的出气口,生怕漏气。“妈妈,我要拿到教室里,让李老师看看,那样她就会笑,而且笑得很开心!”我没过脑子地回应了她,“我觉得李老师应该会说不能带玩具到幼儿园,还有可能生气!”,孩子脸上的期待与笑容顿时消失啦!我给孩子泼了冷水,而且否定了她的想法。心中默念“接纳!接纳!接纳!共情!共情!共情!”,换了一种沟通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气球,你想和李老师分享你的快乐和喜悦啊!李老师看了,一定会笑!”她听到我的话,脸上渐渐露出被理解的微笑,就像车外的晨光。到了幼儿园门口,她竟然主动把气球给了我,让我带回家。一个简单的气球赶走了晨起的阴霾,让孩子快乐入园,没有以往的“打打杀杀”。同时,我对孩子的尊重换来了她对我的尊重,默默接受了我的想法,学会了倾听接纳他人的建议。
起初,一言一行都要思考对孩子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也有人觉得,情绪总会抢跑在理性之前,没办法控制。但当我们坚持下来,刻进骨子里,也就习惯了。相信我们的坚持一定会让亲子沟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