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2号星期四晴亲子日记第422篇
在公园的滑梯上小d的逆流而上险些让自己舌头流血,同时导致了一众小朋友拥挤在滑梯口,小D浑然不觉问题所在,玩的兴致勃勃。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觉得很暖,值得我们学习。
但他的妈妈感觉很尴尬,她焦急地呼唤孩子离开滑梯去排队,但是孩子硬是要自己霸占一个滑梯。周围的人开始议论起来,一气之下妈妈冲过去,拉住胳膊揪住耳朵把孩子拉下来!
母子俩在我旁边定住,妈妈让小D站好,眼睛看着她,就这样两人沉默了1分钟之久。我尴尬地看向另一边,但耳朵不由得高高竖起,私下想着这孩子惨了!“妈妈,你别生气了。”小D先开口了。“妈妈为什么生气?你没点数吗?你要是不……妈妈会发脾气吗!”本以为会听到这样的话,但小D的妈妈并没有。她深吸了一口气“妈妈真的很生气。
因为我喊了好多遍都得不到回应,妈妈觉得不被尊重、很尴尬,也很没面子!”小D停顿了一会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你喊我,我就答应你,对不起。”他的声音听起来很认真。“好的,妈妈真的很需要你尊重我回应我,有时候我说的话很重要!
不过妈妈也要说句对不起,刚刚妈妈太着急了对你动手。”小D似乎有一些埋怨地说“这是这周你第二次打我了!”“是的,妈妈不该发脾气,用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妈妈在管理情绪方面还需要进步,你愿意帮助妈妈吗?比如你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对我是一种帮助。”
我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这句话,感觉很陌生又很新奇,还有一些莫名的舒服。我不由自主地转头想看清这位“会说话”的妈妈,她一定很美丽。小D答应妈妈后又欢快的像小鸟一样钻进淘气堡,他做到了遵守规则,直到我带着孩子离开,他还在欢快的玩着……
妈妈客观的告诉孩子他的行为让自己感到生气以及原因,但发脾气是因为自己还不能够很好的管理情绪。
关于大人为什么会生气、发脾气的2种不同的解读。一种把情绪责任归咎于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内疚、羞愧。而另一种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给别人不同的情绪感受,同时也不会让孩子过度自责和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