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吸引着我: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起来。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为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所谓的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
这段话让我回想起了我的教学、我的课堂。我无比的热爱着这份工作,热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常常让我感到失落和自责。来大道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因为刚踏入到这个领域,工作和上课的模式与之前有所不同,所以这一年一直在学习和摸索中进行,很多时候会令我感到焦虑和不安:当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当我使尽浑身解数,他们就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没有任何反应时、当课堂上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时......我常会感到无比的自责与懊恼,失去教学的勇气,有些时候,我甚至会感到恐惧。我恐惧上课时因为自己不得要领而把学生弄得糊涂,恐惧学生觉得自己的课索然无味,恐惧看到孩子们不耐烦的表情,恐惧我的威信受到威胁......所以有时我以粗暴和不理智的方式去掩饰这种恐惧。殊不知,我恐惧,其实我的学生一样恐惧,他们的恐惧绝不在我之下。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不会的问题正好被老师提问到,害怕在同学们面前显得自己愚蠢......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便会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
面对课堂上的焦虑和恐惧,作者帮助我们剖析恐惧并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恐惧是病态的,但是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我恐惧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我解答不出来,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逃避这个话题,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我必须注意,我应该为每次的教学做更多的准备,我应该多看书,多充电,以此来鞭策自己。我恐惧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这可能是在告诉我:我设计的教学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我恐惧平时的工作中家长不配合,这可能是在告诉我:平时与家长沟通的少,对孩子关注的少,家长不认可......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解恐惧,而不是因为恐惧而停滞,那么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