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可能是我们从儿时听到现在的“最大谎话”了吧。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还会对学生说。都是为了你好,你的内心真的满足吗?我想,伴随这句话发生的事情,大部分是我们内心不认同的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牢牢的掌握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个好的成绩。今日拜读完《教师内心》,却让我反思:作为老师的我,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我们内心对孩子真实的期待又是什么?
周四上午班里的数学老师外出学习,我一个人看了四节课,虽然第二节做了数学测试题,第四节上了互加美术课,但孩子们却格外的兴奋,甚至可以用亢奋来形容。下午的第一节课,数学老师赶不回来,我给他们来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一节课提醒三次“保持安静”,那么第二节的体育课就室内(中午体育老师已告知他有事不能到课)。这个时候,我可能从心里就没想过给他们上体育课。果不其然,第一节课没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提醒超过了三次。他们因为不能上体育都略显低落,我心里此时却油然而生的满足感。不是喜悦,却是满足感。我想大概就是书中所说的“恐惧”,我害怕他们看到我的真实面目,看到我的自私、霸道与烦躁。然而,当我宣布体育课取消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竟然有几分犹豫。他们落寞的表情触动到了我对于户外春光期盼的心。好在这个时候数学老师的出现,在她的“争取”下,我和她一起整队带领孩子去去了操场,上起了由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带领的体育课,用孩子们的话叫“不一样的体育课”。数学老师带领“丢手绢组”,而我带领“老鹰捉小鸡组”。操场上,两群撒欢的孩子,让春天格外的明媚。我的角色一会儿“老母鸡”,一会儿“老鹰”。跑的气喘吁吁,心里却是格外的轻松。孩子们真的很欢乐。
我们的价值在哪儿?我想,不仅仅是给他们灌输满脑的知识。工作,让我们去传授知识。而老师,则肩负着更多,我们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他们的心灵导师。有责任让他们身和心都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