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读《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有感
果果爹

2023年3月4日,周六,晴,心情不错

说实话,此前很少看微信,甚至会漏掉很多单位的通知和工作上的安排。登录微信后看的最多的也是关注的公众号而非“朋友圈”,包括已经逐步有晋升为社交第一APP的“抖音”,我即便登陆了也基本上只看自己关注的那些技术宅。难道我真的如闺女说的,是“社恐”吗?

今天,翻到了杜振宇老师分享的一篇名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杜老师分享的文章我但凡看到了都是会认真的读上一读的,很有见地也很爱孩子的一位优秀“园丁”!老实说,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我有些抑郁了。先来说说为什么: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讯的泛滥,如今看似放眼望去都是教育成功的例子和简单易学的模式,但是作为家长,我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从前,没有网络的便捷、没有信息的轰炸、没有教育的模式、没有遍地的专家......家校沟通的途径除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就只有老师的“叫家长”和留堂等着父母来接时的那一份份检查,那时我记忆中的除了虎爸虎妈就是皮带家法,除了老师的絮叨就是对家访的惧怕,有多少人整日理想都是“清华北大”,而直至梦碎也不知这俩学校门朝哪儿,有些家长大字不识半筐没有任何教育理念,只知道棍棒教育不打就骂,而学校的老师更是拿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忍无可忍也能体罚,这种状况下,父母虽然也有发愁,但是鲜少有不知所措,孩子也大多能基本正常的长大并“成人”;转而看今天,处处要求“分寸”“尺度”,让我越来越感觉做家长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不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处处制肘畏首畏尾,一句话就是放不开手脚管教孩子,不但如此,还被某些专家搞得严重怀疑自己,老师呢,别说体罚了,话说的重一些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师德和能力,和家长沟通时也因为要讲究语气和表达方式,使得有些家长不能正确的意识到孩子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而孩子们呢,比起我们那个时候接触的资讯更多更复杂,他们大多没有能力分辨哪些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能够完全理解的,囫囵吐枣的照单全收,造成了现在的孩子“懂得真多”的假象,家长一管,他们就叫喊着“不理解孩子的压力”“侵犯了他们的权利”甚至以死相逼,老师一管,他们明知道老师对他们打不得骂不得,所以不少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而且貌似他们现在不成功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以及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出现问题”造成的......唉~

所处的环境不同了,教育的方式是应该有所变化的,但是这个度是需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父母自己掌握吗?强调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必然的,但是比重应该是多少呢?毕竟,父母可以做到言传身教,但是,父母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而孩子,一再要求家庭不要宠溺孩子,但是现在却整个社会都对他们“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还得时时处处的“夸奖”,这是什么?御赐的“官宠”吗?

说的太多,跑题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这个命题中,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缺一不可,这四种承担着教育责任的角色中,我相信没有人会比自己的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现在的父母之所以做的还不够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说实话是无的放矢,但是即便如此,也能看到这一代代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一直在不遗余力的付出着,他们是最不会偷懒的!所以说,同步推进四位一体的共同进步才是教育本身的改革命题,作为家长,我愿意见证并亲身参与其中,为了祖国的百年基业以及子孙的长足发展鞠躬尽瘁!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23200
推荐日记
《(442)3.4》
《八十七篇》
《2023年3月4号晴,星期天18编》
《家庭教育趣事》
《回老家》
《徒步游蒙山!》
《陪你长大♥第898天 出门前的准备》
《无题 2022年3月4日 第13篇》
《亲子日记第4天》
《爬山》
《18.细碎的小美好》
《2023年3月4号 晴 日记18天。》
《给孩子的一封信》
《随笔340》
《亲子日记第七篇2023年3月4号晴》
《宝贝长大了》
《2023年3月4日 周六 晴》
《2023.3.4 星期六 晴874》
《我的粉末人生》
《小妮反复高烧的一天》
《亲子日记~364篇》
《亲子日记360篇 3月3日 星期五 晴》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023.3.4亲子日记第18篇 好充实的一天》
《415篇》
《亲子日记》
《家有两宝》
《《甜甜的日记》》
《北京,再见》
《闺女带来的惊喜》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