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梳理】
【重点笔记】
第二节核心素养
一、核心的意蕴
基础性、生长性、共同性、关键性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关键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
(1)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
正如朱小蔓所说:“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便知识已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
司成勇在论述两者的关系时说:“能力不是无本之木,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但能力又不是知识,它是知识被消化吸收以后,沉淀而成的知识的'结晶体’,是知识的'浓缩液’。没有知识的积累,也就没有能力。
(2)带得走的东西。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做准备,所以学校所教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带得走”应该陪伴学生行走一生。“带得走”的东西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会立即生效,它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会产生效果,但这种延迟显现的效果却是真正有效的甚至长效的。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里,有一行字被书写在醒目的位置上:“只有无用的知识,才是最终有用的。”这也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3)可再生的东西。能力指的是能增值的东西,即能力会产生和创造出其他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说知识是一棵大树的树叶,那么能力就是树根。树叶的生命不会长久,会在某些季节落下来,但是如果树根扎得深厚,足够茁壮有力,那么当老的树叶落了之后,新的树叶会在合适的季节重新生长出来。
2.关键能力
(1)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待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总之,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2)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指出思维具有这样几个层次:“首先是一种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严谨的用法--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第二种,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并未直接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种含义则是更窄一点,指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这一种含义又可以再区分为两种: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并没有多想,甚至完全没有去想根据何在,就得出自己的信念。在另一些情况下,人们则是用心搜寻证据,确信证据充足,才形成信念。这一思维过程就叫思考、思索。”杜威强调,只有这种思维才有教育意义。而《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表述的:“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礼记·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论述的是一条学习规律。它指出,学不能仅限于潜心自得,还应当尝试施教他人,通过施教这一知识的外化过程强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二)必备品格
1.品格的意义
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2.必备品格
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责任)。
(三)关键能力于必备品格的关系
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看框架和内涵
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1.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3.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四、核心素养研制原则
方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国际性原则;民族性原则。
教育的首要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现代化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最后归宿或根本目标是人的现代化
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
【感悟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待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总之,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