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晴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父母最高级的保护,就是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远离蜜罐,放手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练就一双坚强的翅膀,从容面对一切。
01 父母过度的庇护 ,不是爱而是害
有位教育专家说:套着大饼都会饿死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孩子不是死于懒惰,而是死于成人的过度庇护。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
但这看似理所应当的保护,短期内或许能让孩子生活得幸福快乐,但时间一长,它背后隐藏的弊端必将展露无遗。
就像“翠鸟移巢”一样,翠鸟为了避免灾祸,刚开始会把自己的巢筑得很高,可由于疼爱孩子,生怕孩子不小心掉下来摔坏,于是就把鸟巢筑得越来越低,最后人们轻而易举地把小翠鸟给捉走了。
武志红老师曾说:“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过度庇护,就是这样一种危险的爱。
02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深以为然。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孩子就会吃很多很多苦。
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
父母不舍得孩子吃的苦,都被这个社会狠狠地还了回来。
习惯了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成年后很难扛得住任何的苦,最后只能落得一无所有。
有一个有趣的定律,叫做“苦难守恒定律”。
意思是,人这一辈子要吃的苦,总量是恒定的。曾经吃过的苦,必然会变成未来的甜,而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天然不可分割,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对孩子负责。
作为父母,你越是选择现在让孩子躲避吃苦,那未来反而会让孩子牺牲更大的代价来饱尝苦难的折磨,让孩子每一步都走得艰难。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03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有点狠心
成长本就是化茧成蝶、展翅高飞的过程。
对孩子狠心,孩子可能会难过一时,却会终生受益。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郎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郎朗练琴的艰辛。
2岁开始练琴,每天至少练习8个小时;
7岁的时候,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练琴;
10岁的时候,每天更是练琴十二三个小时……
对于父亲的狠心,郎朗本人曾说过:“如果能少挨父亲的一些压迫,那是更好的。但是,如果没有我爸,就没有今天的我。”
如果没有父母近乎严苛的教育,和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郎朗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成就。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材,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变得优秀。
但所有的光鲜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着汗水和泪水的脚印。
所有的人前显贵,背后也一定都吃过多数人承受不了的苦。
别因为孩子的一句委屈就心软,别因为孩子的一声哭闹就放弃,坚持的道路总是难走的,父母的心要硬一点。
正如教授储殷曾说:“在让孩子快乐之前,父母要学会狠,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狠心”,会推着孩子一步一步往上爬。
父母的“狠心”,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