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6号星期一晴亲子日记第426篇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跟孩子说不,不准说话,不许插嘴,不能这样。而从不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想法有时候虽然幼稚,但却是最自由和天真的,父母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注重和孩子的沟通。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就站在高于孩子的地位上,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样做必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随着成长出现逆反心理。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应该在必要时超脱家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我们经常对孩子用命令性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比如“你不能做...”、“你去...”等等,如果孩子在捣乱或者要去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命令的口吻真的正确么?答案必然是不对的!其实我们在抹杀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导致孩子想要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之后决定做什么事情的话,也不会愿意去交流,而且还会引起孩子的叛逆之心。因此,应当多说“可以怎么样”,更好的告知规则的方式。作为成人的我们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违反了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要因为自己心疼孩子,宠爱孩子而破坏规则。
当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后,他们就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的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轻易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顺从的话,也不应用强制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父母最好也不要滥加命令。
教育真的是很深的一门学问,尤其幼儿教育,我们要正面引导,让孩子在未来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有正能量的人,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