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晴星期二亲子日记第1554篇五年级五班孙羽涵妈妈诵读父母规第1226天
作为家长,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是任脾气发作还是强忍怒火?当孩子的行为令你失望时,你是出口指责还是忍气吞声?无论怎么选择,最后要么懊悔自责要么百爪挠心。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情绪的问题。
父母的情绪看似是由孩子引起,但各位父母是否想过,既然这个情绪是属于你的,那么,这个情绪就与孩子的行为,没太大关系。是什么左右着你的情绪,是什么让你的愤怒“油然而生”?
家长的情绪真的是孩子的行为引起的吗?
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当你下班到家时,打开门那一刻看到孩子正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于是,你气不打一处来的走进房间,心想,这破孩子一点自觉性都没有,放学到家不说先写作业,而是先看电视,怎么那么不知道上进呢?无论在此时你选择训斥还是选择忍耐,那个情绪,都真实存在在你心里,让你很难受。
请你想想,是什么想法让你看到孩子的行为时就心生不爽呢?其实是你的观点在左右着你。如果你认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就应该在回家之后,先把作业写好,然后再去休息,如果孩子不是这样的,那一定是孩子在学习上不积极不上进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观点的影响下,当你看到孩子坐在电视机前时,你自然就会有情绪生出。
现在请你换一个观点,并带着新观点重新来面对孩子的行为,如果你的观点是:孩子坐在教室里一天,不知道要学多少新知识,写多少字,做多少题,其实蛮辛苦的,我希望他可以回家后让自己休息一下,别把自己弄得太累,疲劳战术既不利于身体,也不利于学习。
带着这样的观点,你打开门,看到孩子正坐在电视机前,请问,你还会有情绪吗?没错,如这个例子所呈现的,一个人的情绪,不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来自于他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你的观点发生了改变,你的情绪自然就会改变。
每一个人,都不能把自己情绪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是你的想法,让你对看到听到的事情产生情绪。
一个经历过火灾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爬树,会高兴自己的孩子有求生的本领,一个从未经历过危险的妈妈,看见孩子爬树,会心生恐惧,继而斥责孩子的大胆。
同样的行为,却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因为,两位妈妈对爬树的行为的观点和解读,截然不同。
所以如果想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得先从了解自己的观点开始,如果你想调整自己的情绪,首先就要从自己改变固有的观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