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1日 星期六 阴转雨
亲子日记第(1877)天
六年级九班李可心妈妈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家长去地里干活,那时候不用除草剂,拔草什么一些活儿还是很需要人的,再就是快麦子之前套种玉米……这些活儿不是重点,我要说的是玉米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雨水的浇灌,有的年份雨水比较勤,地里基本都会处于不缺水的状态,但是干旱也是会遇到的,有一段时间天气干旱,玉米苗都处于蔫头耷脑的状态,但是那个时候大人也都不着急人工浇地,一直干旱着,他们会等十几天以后才开始浇水,为什么呢?有等雨的成分在,但是最主要的是让玉米拼命往下扎根!因为干旱嘛,植物就会拼命地扎根去寻求水分,那么扎根越好,植株就会越抗得住风雨!相反的一直不缺水的玉米苗,长势看着挺好,但是根系浅不牢靠,后期遇到大些的风雨就会出现倒伏……有时候想一想,种庄稼也跟养孩子一般,蜜罐里泡大的孩子确实幸福,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幸福,但是一旦遭遇暴风雨呢?所以我们除了给予孩子蜜罐似的甜,也要刚他们有锻炼成长的机会,自身强大了,才能无惧风雨。
早上醒来就听到呼呼的大风,温度也是降下来十几度,初春的天气还不够稳定,像孩子的任性一样,一天热一天冷,全凭他高兴[捂脸]经历了昨天的三十一度,再体会今天的十度,让人不得不怀疑换季时的季节具有双重人格!忽冷忽热爱感冒,大家可要注意衣物增减做好保暖,而且最近流感也比较厉害,看着新闻上是有的地方还很厉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身体健康问题,注意保暖也要注意防护,尽量少去人员过于集中的地方,家里注意通风……
起来后一直感觉不舒服,慢悠悠的做了早饭,吃饭的时候收到勒勒妈妈的信息,说是要分享鹅蛋给李可心吃,问我今天去不去公司,很感谢勒勒妈妈想着闺女,但是我直了直感觉疼痛的后背,决定今天在家休息,不过分享的情意我们还是收到了[合十]风大温度低再加上不舒服,我还是窝在家两天吧。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说“穷捣鼓”,那时候很不理解,现在虽然也不理解,但是每次想着在家休息却又不停的收拾捣鼓时,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印证着那仨字[破涕为笑]今天也不例外,饭后做了没几分钟,就待不下去了,跑去阳台查看我的宝贝花草,竟然发现太阳花上生了很多蚜虫!果断拿了喷壶和药,兑好水对着花花就是一顿猛喷!而且这还不算啥,喷完了药看看其他花花,再看看新买的盆,好嘛,再慢慢给它们换换盆和土吧……一个家庭总有忙不完的事,大家都动手,才能更全面的照顾好我们的家。
睡前思考:天道忌贰,保持专注,世界才会为你让路。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写道:“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专注,守恒。”
曾经年轻的诗人,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
诗人原本以为,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肯定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是,罗丹每天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一个人,一整天埋头于画室创作。
他独自忍受孤独,这样过了一辈子。
后来,诗人写道:“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专注”,“有恒”,因为他就是这么从万千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
小时候的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也没什么学习的诀窍,只会死记硬背,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全靠“专注”,“有恒”。
他读书时,就全神贯注只读书,一本书没看完之前,绝不翻开其他的书,更不会去做读书以外的事情分心,既不娱乐,也不做其他事情。
后来他发现,阅读,记日记这些好习惯,无形之中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就每天读书,写日记,从没有一天间断过,把这两个习惯坚持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哪怕是他这个没打过仗的文臣,被临时推去前线作战,第二天就要和敌人兵戎相见,头天晚上他还是窝在帐篷里,看书,写日记到深夜。
哪怕是他父母去世,他忍受着悲痛为亲人守灵时,甚至是他自己身患重病,忍受着身体的疼痛时,他都不曾停下来过一天。
他把读书,写日记坚持到了,他去世的前四天,直到他再也没有力气拿起笔,翻动书为止。
仿佛这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破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让我们明白,其实这个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就是定下规矩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世界会为你让路。
所以,他后来会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