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害怕”并不陌生,所有的人不是生来就是巨人,一定有自已害怕的事物。作为教师,害怕的也不少,比如,刚刚作为班主任时,害怕孩子跑、跳,磕伤自已,更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群孩子并管理他们;刚刚教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等等,这些都使我感到恐惧。
但当随着与孩子接触,发现原来没有那么难,当对孩子严厉的时候,适当的开开玩笑,孩子也会很开心的;当教着教着,发现教学并没有太难,只要有所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的。
其实,孩子们也有害怕的事物,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害怕;还有的孩子会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而不敢让父母知道,这也是孩子的恐惧产生的;也有的孩子会因为看到小动物而感到害怕;不同的人,会因为不同的事物而感到恐惧,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
“如果我们敢于走出我们的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才会有恐惧,如果心中无爱,恐惧又何谈呢?
这一小节已经读完了,回过来品味,标题就是《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作者的心里是多么的不安啊。引用威廉.斯塔福德的小诗对本小节做一个总结,如下:
日复一日,
我振翅寻觅,温恭求真,
却深感难尽人意:
我的心声、呼唤,没人理,
世人啊,
只信实、崇强、斗力!
我雀跃,朝求知之家探求———
拥抱每一过错,像找回久失的孩子,
鼓翼奋飞,
带迷失的孩子家归。
利笔伸正义,
力透纸背。
我为正义伸张;向上面解释——
唉,正义的名堂繁又长。
申辩正义也孤独难当。
即使前面的道路有多难,有多深,只要心怀希望,一定会走到正义的彼岸,恐惧消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