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记第(1880)天
六年级九班李可心妈妈
上午在高中的一个高报群里,有老师发了这么一段话,自己感觉特别贴合实际生活:
家庭普通的女孩,父母怎样培养才能让女儿成长的更好?此文适合父母对女儿上心,重视并愿意付出不图回报的。散养、随便养、指望姑娘回报的,三观不合,您可以离开了。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今后能够经济独立,择一门好婚姻,您请继续看看,说的好鼓励一下,说的不好也请您发表高见。
1.普通家庭不要富养,吃穿差不多就好,干净整洁自然清爽。否则从小就太好,让她误以为自己是公主,成年后你提供不了名牌奢侈品,又过度攀比容易跑偏,女孩跑偏容易进歧途。
2.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博览群书,内心充实,肚子有货。不像有的女孩光想着化妆打扮,不读书,草包美女,只能聊些浅薄的话题,他人一时新鲜交往,时间一长,美女也索然无味。当然读书和打扮最好都有,又美又有头脑,谁不喜欢呢!
3.培养女儿识人辨人能力。浮夸之人,极端之人,虚荣之人,沉迷不良嗜好之人,无论男女不能深交,尽量远离。尤其是男女朋友交往,人品排第一,不攀附权贵,也不精准扶贫,更不要被廉价的温暖感动。我的女儿我十岁后就开始做思想建设,别等着成年再去说,晚了,很多听不进去。
4.一份体面的工作是最好的嫁妆。努力培养孩子,加大投入,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好专业,才有可能有份体面的工作。所以教育投资是普通家庭养女孩的重点。女孩子婚嫁父母压力还是相对小的,没有嫁不出去的只有不想嫁的。但是嫁的质量要高,除小概率初中生嫁研究生嫁富豪,大部分还是女孩自己得优秀,有份体面职业,才能匹配到女孩自己以上的姻缘。另外中高层次的男性在相亲市场是很抢手的,是不够女性分的。女孩也不要仗着自己有份好工作就眼高于顶。比如我好友侄女,37岁临床肿瘤博士,月薪6万+,就只想找自己同样层次的。可多少男博士只找女博士呢?他可以找硕士本科,很多男的只想找比他弱的好掌控。
5.情商和智慧,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父母要常以身作则并生活中常教导,该怎样去解决问题。所谓情商,就是让别人舒服,自己也不委屈。一个有情商的女人,所有关系都能处理好好的,她本人事业和婚姻大概率是向上走趋势。而情商不高,则围绕的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智慧,则是遇事冷静,不随意宣泄情绪,分析利弊,以最小的代价处理好棘手的问题。
陪孩子长大是一份责任重大的事,我们没有经过什么培训学习,没有拿到什么证书,所以我们没有专业的技能,唯有不断学习,多方面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家的那一款方式方法。法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周二了,班级群里有家长跟老师沟通,说是晚上接孩子回家住一晚,老师是痛快的说了可以啊,可能是孩子在学校住五天会感觉很长吧,接接送送的也就是麻烦一点,但是家长知道孩子住不了五天,肯定会想办法沟通孩子啊,看来是一天的暂时接送,能够解决孩子的心理需求,按说这么的就像是孩子偶尔请假不去上学吧,咱们也是能不请就不要请,孩子们很聪明的,只要是接了一次,他们就会计划第二次……别看一个好的习惯养成需要很久很久,但是一个请假的普通习惯是能快速行成的哦[偷笑]哈哈,偶尔有这种情况发生的家人们小心咯,不过不要太过于着急,也有很多孩子只是一时的兴起,一切都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来论断哈。
在公众号五道口读书上,我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分享来大家一块学习: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最近很多人都在转这个视频,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
他在演讲中讲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与悲哀。
乐嘉发微博说:“我有点激动,听了两遍,荡气回肠,依旧激动。我们痛斥中国教育的操蛋,同情应试教育体制的悲催,但其实,我们也未必知道教育是为啥。董仲蠡的这篇演讲——《教育的意义》,至臻化境,听得心酸,震撼。愿天下所有的老师们都能听到这篇演讲。”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董仲蠡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是呀,如他所言,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无暇去思考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此类问题。
无比仓惶地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声誉而教学。乃至于对于知识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问“这有啥用?”,或者说“这对考试加分有啥用?”
尤为喜欢董仲蠡演讲最后说的那段话,他的语调很温和,他说:
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交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我会多讲5分钟,我多讲5分钟的林语堂,多讲5分钟许渊冲,多讲5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5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
早在文化的缘起就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图腾。
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
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
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