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正好碰上儿子跟婆婆闹情绪。按往常的做法,我会严厉的批评孩子,不能跟奶奶使性子,虽然结果常常是孩子委屈的哭着跟奶奶道歉。这两天一直坚持学习家庭教育,我知道要改变以往的做法。
于是我让儿子跟我一起吃晚饭,假装没看到他脸上的情绪,吃饭时候我也挑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孩子就是孩子,刚刚还一脸不高兴的,因为聊到他喜欢的话题,好像也忘了之前的不愉快。我知道,今天的事情,我已经成功了一半。饭后儿子也是最后吃完,在没有我的提醒下,自己主动收拾了碗筷擦桌子,我及时的对他进行了肯定和表扬,比昨天的提醒,今天的表现更好了一些。
看到儿子嘴角上扬,我知道是时候跟他聊聊了。趁着婆婆在厨房洗碗的时候,我跟儿子简单的交谈了一下,我告诉他我知道他跟奶奶闹情绪了,我也知道他心里肯定很委屈,儿子接着眼圈有点红,然后小声的跟我说,其实他自己也做的不好,但是就是没忍住跟奶奶顶嘴了。我告诉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改变下自己的口气和态度,是不是更能让奶奶接受,也不至于让他和奶奶都不高兴。我也告诉他,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如何也要好好跟奶奶好好说话。儿子虽然没有接话,但是他的表情告诉我他明白了。
我没有再继续太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希望给孩子一点消化的时间。很高兴的是,奶奶洗完碗以后,儿子告诉我他想到奶奶那边住,去陪陪奶奶。我告诉他,妈妈尊重你的决定,包括明天由你决定去不去上学。
当我躺下回想今天这件事的时候,我庆幸自己从一开始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没有去指责孩子,让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和舒缓。在气氛合适的时候,再教会他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跟长辈的相处。
我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需要被看见和尊重。多些耐心和从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才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