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时候,我妈永远觉得我不如邻居家的妹妹:我没有她会做家务,我没有她乖巧懂事,我没有她讲卫生,我甚至没有她长得好看。
本来我和邻居妹妹关系挺好,可是我妈一直在我耳边夸她嫌弃我,渐渐地我不能以平常心对她了,我开始有意减少跟她的来往。
无数次被比较,无数次犯错被我妈痛骂或痛打时,我内心都无比怀疑我是不是我妈亲生的。最严重的时候,我整整一个月不跟我妈讲话。有一次还站在池塘边万念俱灰。
我考上大学后,我妈对我的态度才有了转变。很多年过去了,小时候的那种被比较和被责骂的惶恐还钉在心里,常常在午夜梦回时汗湿后背。
但是我跟我妈提起这段经历,她老人家完全不记得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才是父母的“心头肉”。攀比让父母变得无比焦灼,从而失去耐心,越来越喜欢发脾气。
我们不相信孩子的纠错能力,我们老担心孩子走弯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面对生活、工作和孩子学习的压力,自己常常不知所措。
脾气暴躁的家长常常把最亲的人当做情绪的垃圾桶,日复一日倾倒自己的情绪垃圾。
爱发脾气的人常常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认为都是别人犯错才导致自己情绪失控。
但是一个人不能有效管理情绪其实是因为欠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害怕事情失去控制。
坏脾气还很容易遗传,因为在坏脾气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学会“发泄情绪,复制暴力”,却很难学会有效沟通和积极面对。
我花了将近20年才懂得:我们作家长的,不是要阻止孩子犯错误而是要学会不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