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进行月考,在监考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我思考颇多的事情。
一个一年级孩子考试时有几道题没有写完,但是到了交卷时间,他开始大哭起来,我收其他生的卷子,到他这边时,他已经跑出去了,卷子放在桌子上。看他的卷子,字体工整,干净,基本上做完了,只有看图写话写了两句,没有写完。随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班主任,周老师去找他好久都没见人影,后来有人见他在操场哭,不回来。周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合伙把他抱了回来。孩子说他语文看图写话没思路,写不出来,肯定考不好,数学也不考了。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周老师哄了好久:差一句没写,没关系,其他都写得很好呀……苦口婆心的,就是劝不好。后来数学老师又劝,最终是非要自己趴在教室外面写卷子。(不好意思进班)
后来听周老师说,这个孩子每次做题,只要做的不好都会这样,看图写话总说没有思路,即便老师讲了图画内容,从哪方面写,也读了其他同学的范文,他还是坚持自己,非要写的和他人不一样。而且总想把卷子拿家让妈妈陪着做,看来是家长要求太严厉,太苛刻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因素,父母最该重视的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我们经常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但别忘了关心他飞得累不累。很多人认为,年青一代物质生活不再匮乏,哪里还会有忧虑?但现实中,孩子钻牛角尖、失去信念和理想,甚至选择放弃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最应关注的是其心理健康,这比关心孩子的聪明才智、学习成绩、才艺本领等更重要,家长要学会依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期搭配有效的教育策略,同时和老师密切沟通、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还要学会倾听、温暖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很多爸妈或将孩子全权交给长辈带,或将孩子送进各种才艺班,和孩子之间谈心太少,导致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无人可解。
要避免这种现象,必须在陪伴孩子时专心聆听,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实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生活情况,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受重视感,身心才能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一个经常被肯定、被接纳的孩子,才会肯定和接纳自己;一个感受到被爱的孩子,才会更爱自己。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爱与支持是无条件的,而不是因为成绩、名次、成就亮眼才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