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18号星期六晴亲子日记第438篇
今天从知乎上看了一篇文章:
从小学到高中,她除了校服之外没买过任何女孩子的衣服。一直穿的就是妈妈同事的,表哥表姐的,甚至是爸爸的旧衣服。
而上大学后,她疯狂消费为自己购买衣服,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数额。她的父母生活在那个物质缺乏、责任众多的年代,因此学会了克制和节省,觉得能有旧衣服给到孩子穿,已经是很好的了。
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来说,“穿不上漂亮衣服”或者“穿爸爸衣服”却让自己的匮乏感更加深入,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压抑着自己的渴望。到最后,她终于意识到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病态心理。
她疯狂地花钱买衣服,是想补偿童年那个缺失的自己,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童年里父母对一个女孩的教育和培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
这种过度补偿心理,并不是个例,不久前的儿童节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有数据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其中,90后占比达57%,还有超过3成的人是95后。
甚至有的深度玩家,一年光买玩具就能花一千多万!有网友对这些买玩具的成年人进行心理分析后,取了个新词,叫“童年报复性补偿”,这是用来形容童年被无情抑制住的各种欲望,在成年实现财务自由后,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现象。
物质的贫穷,尚可通过充盈内心去享受奋斗和收获快乐。而心穷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因为童年教育的缺失,导致成年后的不安感深入骨髓。所以,物质的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心穷传递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