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分享一:
写这本书的这个作者,史蒂夫·比尔达夫是一个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他根据睾丸激素的分泌的程度把男孩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到六岁,第二个阶段是六岁到十三岁,然后第三个阶段是十三岁往上一直到成年。这三个阶段孩子的表现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零到六岁的时候叫作温柔期,他的说法叫温柔岁月。在这个温柔岁月里边呢,男孩子跟女孩子的差别没有那么大。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男孩子对于分离焦虑会更加敏感,所以他不建议把男孩更早地送到幼儿园或者托儿所。
因为男孩子需要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他需要得到人的照顾。他没有女孩子那么喜欢别人抚摸,但是你抚摸抚摸他也没有什么坏处。但是男孩子对于分离焦虑的这个症状会比较严重,就你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男孩回家闹的状况会比女孩更厉害,时间也会更长。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什么呢?就是给他找一个看护人,有可能有的父母没有时间,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状况。所以这个看护人也要特别重要,有的家里边用的是老人家,就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也有的人就是请保姆。无论是老人还是看护的保姆,有一点非常重要:都要对这个孩子有爱。
因为有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如果受到虐待,或者孩子在这个时候受到了特别严厉的呵斥,会使得这个孩子立刻就缺乏自信。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他内心的安全感被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之后呢,他就会减少和别人合作和交流。
在六到十三岁呢,这一段的标题叫作尝试学着做男人,尝试成为一个男人。在这个时候爸爸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榜样和偶像。有大量的心理研究证明说,如果父亲不是孩子的偶像的话,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会出现特别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律性会比较差,当爸爸不是孩子偶像的时候,这个人的自律性会比较差。他做任何事都需要别人督促,别人催着,别人来要求然后他来满足,所以他工作起来很被动。
然后就是成瘾性人格,成瘾性人格其实也是来自于自律性差。成瘾性人格的表现就是爱打游戏,上瘾,停不下来。抽烟甚至吸毒,这都是缺乏偶像的状况。所以在六到十三岁的这段时间里边,父亲应该充分地成为孩子的偶像,在家里边扮演让孩子学习的对象。
那有的家庭说单亲或者是这个父亲整天出差不在家里边。那么这时候其实妈妈应该给孩子找一个男性的偶像,比如说像舅舅或者像外公,像叔叔或者是好朋友等等。就是能够有导师性的这么一个人来带着孩子一块去玩一些只有男性才能一块玩的东西,这都有助于孩子去建立健全的对于男人的认识。否则一个六到十三岁的小孩,如果整天都是跟女人们在一起的话,那么他就会不知道一个男人应该怎么样去成长。甚至我们很多会送孩子去学跆拳道,学点武术。这其实最大的好处不是让他成为一个武林高手,而是让他能够在身边有一些男人,有一些有男人范的人。因为孩子这时候在模仿,所以这是六到十三岁的阶段。
随着睾丸激素的不断分泌,这个孩子到了十三岁之后,这时候就知道了,向男人进军了。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会发生,就是这个孩子会颠覆他的偶像。一个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逐渐地置疑他的爸爸:我爸爸也没有那么厉害吧,我爸爸好象也会犯错,我爸爸这事做得就不对。他开始挑爸爸的毛病,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所以希望爸爸们能够接受这件事,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挑战你的地位。就跟一个猴子长大了一样,这个猴子也要挑战猴王的地位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猴王,所以这很正常。当发生这种冲突的时候,其实爸爸最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要向孩子展示说,怎么样去化解冲突,怎么样去沟通。
这时候妈妈会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调和剂的作用。妈妈要帮助孩子和父亲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