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接到老师的通知每人带20块钱和购物袋,下午去超市。上午的时候老师已经让每个孩子写了购物单。
下午回来就跟我分享购物的愉快,还特意给姥姥买的礼物,姥姥也是乐开了花。我问还买的什么,她的话匣子打开了,她说本来想买个玩具,可是看了看价格19快多,她只有20元钱,买了这个玩具没法买别的东西了。还说发现了个好看的魔方,也没有买,最后买了几个好吃的……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节生动、直观、体验感超强的数学课。我们常说“数学源于生活”如何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呢?又如何在生活中渗透适合孩子的数学知识呢?这都是老师和家长深思的问题。
随着幼儿园去小学化、幼儿园零起点教学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地,数学学习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我们现在很少接触人民币,特别是小面值的,更何况孩子呢。但是人民币这一板块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孩子将要初次面对“单位和单位进率”。如果没有一定认知和生活经验,对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因此我们得通过活动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今天逛超市的这个活动就非常好,让幼儿根据自己目前己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判断所要寻找的商品大致在哪个位置,并通过价签确定商品价格,并确认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金钱进行购买,如此在付钱的过程中,幼儿便会在心理进行简单的运算。幼儿在该种生活情境下,会学到非常多的数学知识,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没有生活中心的教育就是死亡教育。没有生活中心的学校是一所死学校。不住在中心的书籍都是死书。” 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我们要将数学经验和现有知识结合起来,实施数学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知道“数学就在我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