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共读《教学勇气》已经进行到了第三章。今日拜读前三章节,粗谈一下自己的的感受。
书中提到全⾯认识世界,那你是怎么样认识这个世界的呢?是不是⽤⾮此即彼⾮⿊即⽩的眼光?还是能全⾯地看待?我们习惯上⽤⾮此即彼的观点看待每⼀件事情,不是开就是关,不是⿊的就是⽩,⽽且把现实分离,陷⼊⽆⽌境的⾮此即彼的争论中,不得不说,我们总是分离地认识世界。而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教与学合二为一,全面的看待学生。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是健康的,完整的,他的头脑的心灵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分离的。我们在教学中尊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能促使我们更完整。我所理解的即为关注学生的身与心的健康。
让我感受颇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当事物陷于分离。比较深奥的一节。我们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而现实中,⼀个⼈如果犯了⼀件错误,那么他的这个形象就会在别⼈的⼼⽬当中长存,永远翻不了⾝,永远抬不起头。你要知道,时间在变,⼈随着时间也在变化着,⼈随着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变化着,⼈随着对过去的所犯的错误的反思、总结,会吸取教训,也是在变化着的。我们不能拿⼀种顽固的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着的事物和⼈,应该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不能武断地给⼀个⼈下定论。尤其是作为⽼师要全⾯的看待⼀个学生,不能固定某⼀个时间点,或者是根据某件事来给⼀个⼈定性。如果根据⼀些⽚⾯的认识来给他下结论,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此即彼的思维⽅式给了我们⼀个⽀离破碎的现实观,摧毁了⽣活的完整和奇妙。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此即彼思维⽅式的控制呢?怎样才是全⾯的看待事物?要看多⽅⾯,⼈本⾝就是⼀个多⾯体,看待⼀个⼈,不能只从⼀⾯来认识。对⼀件事情也要这样,要看它的前因后果,不能仅仅从⼀个⽚段来判定。在⼀定的情况下,发现真理不是靠⾮此即彼的割裂世界,⽽是靠即此即彼地拥抱世界,在⼀定的情况下,真理是表⾯对⽴事物似⾮⽽是的联系,如果我们想认识那⼀真理,我们必须学会把对⽴事物作为整体来拥抱。否则呢,就不能完整地认识⼀种事物。
我们还要学会经受孤独。⼀个⼈越能经受孤独,越能理解孤独的,就越能在孤独中很好地安排⾃⼰的⽣活,坦然地接受孤独。那么这样的⼈的⾝⼼是健康的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