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明白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但是在真正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还是习惯于用非此即彼的观点来看待一些事情。为了改变我们的这种习惯,作者一直在强调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强调主观的契合、强调情感的作用,让我们去学着联系整个世界,学着去全面的认识世界,将教与学真正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而非将其分离为老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局面。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证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即此即彼的,作者将其整理为教学中的这六种悖论:一是学习空间应该既有界限又是开放的;二是学习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气氛的;三是学习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四是学习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五是学习空间应该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六是学习空间应该沉默和争论并存。可能我们在整理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悖论,但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和体验这种悖论。
每当有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时,我们要适时进行赞赏评价,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体验成功。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要进行赞赏性的评价,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时质疑的成果适时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增强自信心,持续而恒久的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我们上课的时候通常会表扬学生很多精彩的回答,但是很少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但是其实许多创造都源干“疑问”,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解决思路的可能。
正如作者所说的,对于这六种悖论的教学实践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但是我们能够做到除了用心倾听,还需要提供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促成真正的学习。给予他们宜人的环境,不仅是礼貌和关切,更重要的是要引领他们进行深刻地交谈,促使他们在交谈和表达中有所领悟。现在的我们可能做不到很好的把握这六种悖论,但是目前的关键在于去经历、去体验这一切,对于学生的表现,不要急于做出决定,耐心地对待我们之间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