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我必须养成一种既依赖又不依赖于他人反映的自我感,这是一对真实的矛盾。我在教学中出现低谷的根源不是技术的失败,尽管此刻有技术可以帮助我,而是自我否定感,甚是自我毁灭感。当我的学生不愿意帮助我实现我的本性时,这种自我否定或自我毁灭感就来临了。
现在的我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学生中,我又出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就像刚才《教学勇气》这本书中作者提到的,有时候认为自己的教学非常的顺利,有时却觉得自己的教学一塌糊涂,包括管理学生已经失去了自己内心那份感受。这几天由于参加一些活动,不能够总是在学校里和学生们一起上课,所以当今天回到学校时,总会听到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班级里谁也打架了,班级里谁不遵守课堂纪律了,班级里谁骂人了,班级里谁丢了东西等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让我觉得精疲力竭。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句话用在我身上,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一种懈怠的情绪那种没有力量的支撑,一瞬间在我脑子里占据了上风,我用一节课的时间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心绪。突然间想起来自己曾经说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从头到尾的理顺,一件一件的解决,所有事情和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重新回到课堂。面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我有时候真的无可奈何,今天在班级里,我告诉同学们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规。我们一但违反,就要得到告诫和惩罚。
当自己不想和学生愤怒时,但是由于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层出不穷时,我个人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内心的愤怒,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再那么淡定和平和。就需要《教学勇气》中所说的,竭力控制自己的愤怒,却又感到无可奈何和力不从心时产生的这种矛盾,会让自己在自我和失去自我之间来回的徘徊。
此刻静下心来找回自己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明天走进课堂,能够为一个崭新的自我面对班级的学生,用积极的情绪去解决所有问题,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一时欢喜,一时失落,一节课快乐,一节课糟糕。都是转眼即逝的事,但是在每次的事件中都要反思自己,才会找回真实的自我,才会不断完善自己,永远做一个努力中的自己,因为自己一直在自我和非自我之间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