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东地区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感东明县第六小学王春梅一场盛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教态,从课件,从生成,从丛书……那么在一堂课中有哪些因素,才是这节课成功的必要素呢?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思考——整合教材的思考。今天的七节课,哪一节课我都有新的收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也许自己的悟性大就能从听课中收获得多,反之,则会很少。总之,满怀一种“空杯”的心,尽可能得多装东西。努力地把自己修炼成更大地杯子,让自己的“外围知识”更长,尽可能得吸收到更多得知识。第1,丛书的应用。我对丛书的应用,有的时候我是当作教材给学生们一起用,有的时候当作课外书看一看,有的时候当作教学的工具,但是也只是在学方法和用方法种。今天,看到很多教师用丛书,是切合自己的课堂内容,把丛书当作一种扩充资料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金宜映老师让学生从书中找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的句子,不是简单的找出来,而是用读书记录卡的形式,恰当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很是巧妙。我感觉的是:我的丛书应用是平面的,而金老师的是立体的。第2,过程性评价贯串始终。2020年版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所以今天的很多教师把嵌入式测评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得见,有据可察,测评更加及时有效。比如:金老师和李艳丽老师,他们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任务做及时的评价测量表。第3,情景的设置。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好的情景设置,完全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金宜映和尹淑雯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一个情景去展开和评价,情节循循渐进,引人入胜,是个完整的课程。其他老师是在课前设置一个情景或任务,最后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去反馈或完成。感觉到有点割裂,不太完整。但是我依然能够看到这些教师的用心准备和思路的开阔。一堂好课的生成,我总觉得有很多因素,是巧合吗?一定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你都占尽了,也就离成功不远了。收获满满,干货满满。新课标的出现、大单元的整合、整本书的阅读,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在这个关头,只愿自己迎头而上,走在时代的前列。不负青春,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