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回家的路上,小鸣鸣说今天语文考试了,考的不太好,得了91分,我没有对他的考试成绩做出任何的评论。我问到他,这次考试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感觉不太懂的地方拿?小鸣鸣说:还可以就是有个拼音选择不小心选错了,还有一个字写错了,作文被减了7分,小鸣鸣的作文是个弱项,一遇到写作文就犯愁,整体上内容掌握的还可以,就是做题不够认真,完成做答后没有检查,再有就是作文写的还是不行,就像记流水账,内容过于简单,词语句子用的也不是很好。以后要加强对写作文这方面知识。晚上小鸣鸣同学的妈妈问到这次的考试成绩,她的孩子考了71分,她很生气。气的想打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个好的成绩,有时一次,两次的成绩不代表什么?首先要沉住气,找出原因,查补漏缺。前些天看到这么几个例子: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10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爱因斯坦。
一个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语只有33分,后来他开了家名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学校。他叫俞敏洪。
一个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他叫马云。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性举例,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试问,你想要一个次次考第一,但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兴趣爱好、沉默寡言的孩子;还是一个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活泼开朗的孩子呢?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家长法则: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