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读了《把握对立的张力》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两篇文章。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文章主要是围绕六大悖论进行展开的,第一大悖论:学习空间应该即开放又有界限;开放是为了让孩子们融入班集体,可以更好的学习,但是也不能过于开放,使得孩子没有了掌控而过于为所欲为。第二大悖论:学习空间既有紧张的气氛又令人愉快;适度的紧张往往有助于一件事情的完成,过度的紧张会使事情变得很糟糕,所以,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第三大悖论:学习空间应该既欢迎集体的意见,也鼓励个人表达意见。集体是民主的代表,只有整个班集体都参与进来,每位成员才心服口服。当然,既然是民主的,同学们也应该发表自已的意见,营造出最好的学习空间。第四大悖论:我们应该既尊重我们生活中的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原则的“大故事”。每天都是一个故事,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会让我们感到劳累,但是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一点一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第五大悖论:即教学空间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资源作充分的支撑,独处是为了更好的思考,而不过度的依赖,把握好“度”,就是为了更好的成长。第六大悖论:创建一个既欢迎沉默也鼓励表达的空间。我理解的沉默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是把自已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分享。以上是我对六大悖论的理解。
《把握对立的张力》一文中,我们如何处理教学与其他非教学工作的关系?如何协调好教学、工作的关系呢?我们应该衡量好其中的利弊。有时候,可能非教学工作大于教学工作,不要忧伤,协调好事情的重要性,如果是紧急情况,那要优先处理,否则一定以学生为主。我们的终极任务是把学生教好。我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校门的一句话: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我想这句话同样适合现在的我,为实现梦想走进来,为教好学生走出去。有时候,事情多了,会焦躁不安,但是现在想想,急是没有用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好每一件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