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中午和久未蒙面的朋友聚餐,见阳光正好,便决定带孩子们出来撒撒欢。回家接孩子,正忙于作业,俩人一听出来玩,眼睛里闪着光,但谁也没有从座位上站起来,“妈妈,我们还没写完作业。”水灵灵的大眼睛看了我一眼,又低头转向了作业。怕阳光一会儿就回家,又没有户外活动的机会了,我还是站在他俩面前,试探性的问“妈妈有两个建议,你们要不要听一听?”他们抬头看我,“第一:我们先写完作业,要是太阳下山了,我们就在小区里骑会自行车,吃饭洗澡睡觉。第二:我们趁着阳光好,先出去采摘,摘圣女果或者草莓,然后回来写作业,吃饭洗澡睡觉。”他俩一本正经的商量了下,决定选择第二个方案。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幼稚的选择题,放在所有孩子面前肯定都想选第二种方案,只是所有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建议,而不是给孩子做决定,他们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看到了新绿的柳条,“无风水面琉璃滑”我们看到了清镜的水面,转暖的天气,呼唤人们都出来舒活筋骨。我们找了一路,也没有圣女果采摘园,原来已经撤了棚,退而求其次,我们开始采摘草莓。因为人多,可以采摘的草莓都没熟好,孩子们还是兴奋的找来找去,不管红白,不管大小,小篮子就盛满了,因为大棚里太热,不一会大家就都逃了出来。看着奇形怪状的草莓,我们都笑了。称好付钱,刚一回到车上,孩子们就分享开了,“看这个小不小,我摘的”“这个好酸,但是我喜欢吃酸的”“这个还有点红,妈妈你吃”他们一边评论一边欢笑,不一会这些奇形怪状的草莓就下肚了。阿姨说“人家采摘都在里面吃,你们为什么在里面一个也不吃,出来吃的这么欢呀?”其实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知道你和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怎样引导呢?“因为我们没付钱呀!”亚霏说。“采摘园里是可以尝一尝的,因为我们自己采摘会比直接买贵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在采摘的时候会吃一点。”阿姨继续说。“妈妈,到底可不可以吃呢?”亚霖歪着头期待我的答案。“我觉得尝一尝是没问题的,我们可以问一问采摘园的那个爷爷。征求别人的同意也许就是我们的礼貌。但是采摘最重要的是我们享受了这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才让我们更珍惜果实。”此时,我感到这个车上的孩子们得到了生活的诗意。
为了弥补刚才没能吃到甜甜的草莓,阿姨又带我们去了一个私人草莓基地,那里的草莓又大又红,只要不破坏,可以尽情吃。可孩子们早就被大棚里的西红柿、芹菜、油菜给吸引了,生机勃勃的大棚里充满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在菜地间穿梭,没有人再去品尝甜甜的草莓,原来,孩子的快乐,不在采摘,而在眼前的盎然生机!
一切美好正在上演,每一个橙黄橘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