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无数次的告诉自己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还是忍不住发脾气。特别是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无数次的教育终究改不掉这个毛病,我就想动手打她。今天我决定好好研究研究孩子为什么撒谎?
撒谎其实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是自我意识发现的体现。面对撒谎的孩子,大人不要过分地把它上升到道德品质的层面。但大人有必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撒谎呢?原因有三:1.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2.害怕被批评;3.为了达到愿望。
第一,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大人得明白,孩子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这是能力问题,不是道德品质问题。第二,害怕被批评。趋利避害是孩子正常的本能。孩子因为害怕自己说出实话会受到大人的责罚,所以他竖起一个谎言的盾牌,把自己藏在后面。其实这个时候大人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不能呈现真实的自己?原因是我们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尤其是以严惩的错误方式,让他产生了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第三,是为了达成愿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想说好一个不被戳穿的谎言其实并不容易。首先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语言以及说谎的逻辑,然后还要流畅地区表达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有儿童心理学家说,说谎表示孩子对他人有很好的心智解读能力,有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能力。多伦多大学心理研究还发现,如果孩子能够越早地说出有说服力的谎言,那么他们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会优于普通人的可能性更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有说服力。孩子要说出有说服力的谎言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他需要明白成人的思维角度。第二个,他需要把真实的想法先缓存。所以,单纯从说谎这件事情来看,它有可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但是我对孩子的撒谎就很焦虑,不知道怎么面对?
第一点,我们要允许孩子撒谎。孩子撒谎以后第一时间不要去指责,而是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这里面不要包含责怪,不要进行道德绑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看清楚背后的真相,借此来纠正孩子的错误。比如说孩子把杯子打碎了,他不承认是自己打的,我们就要去反问孩子,为什么不承认?孩子会告诉你,是自己不小心打碎的,但是又害怕被你责骂。知道真相以后也不要急于去指责孩子,而是要引导他,我们接下来孩怎么办,是继续洒在地上还是收拾干净?下一次怎样去防止自己再犯这样的错误,即使真的打碎了,怎样去跟爸妈沟通,才不至于被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会引导孩子从敢说谎,到敢于不说谎。
第二点,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很多父母在意识到孩子说谎以后,会给孩子贴上“你说谎”,“你不诚实”,“你不可信”的标签,但这种标签有着非常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在评价一个人,而不是评价一件事情。大人需要把这种负面的标签改成正面的鼓励,换一种信任的口吻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或者说我相信你能够诚实地面对这个事情,对孩子撒谎这件事情一定要对事不对人。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没有说实话这件事情,爸爸妈妈很难过,我希望你下一次能够实话实说。这样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话看成是鼓励和宽容,进而慢慢的改掉说谎的毛病。
第三点,帮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孩子需要在错误当中去学习和练习,而不是犯错后去选择谎言和逃避。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你可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爸爸妈妈,我们是不会生气的,你把真相说出来,我们一起去解决和面对。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不要害怕,爸爸妈妈会帮助你,同时跟孩子站在一起去解决问题。
第四点,重建关系,让孩子敢于说真话。说谎的真正原因,是孩子不放心跟你说真话,他害怕说出真相后父母被父母严惩,或者是他有过跟你说真话,但被你严厉斥责的糟糕经历。所以,对父母来说,要给他们确信的安全感。如果有这样的经历,我们要去向孩子承认我们的不足和错误。与此同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更愿意听到真实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一些行为,当孩子知道你能够接受他的错误、他的失败、他的糟糕,并且不至于遭受严厉惩罚的时候,他就敢于说真话了。因此,作为父母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同意孩子所有的说法,但是我们需要让孩子有敢于表达真实想法的信心。如果每当他说出实话了,我们总是反应过度,他还敢说吗?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在大人这里找到足够的安全感。当他知道自己犯错了、失败了,还能够得到更多的引导、支持、关怀和宽容的时候,他就会选择说真话,而不是说假话了。
看来还是自己教育方式不正确,以后争取改正,更好的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