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校园里,有个可爱的女学生跑来问我:学校门口边上那棵开满花的树叫什么?我脱口而出樱花树啊。怕她不明白,你吃过樱桃吗?嗯,就是樱桃树开的花。孩子又说,那样过一段时间有结樱桃果吗?我也感觉到不对劲了。忙说,开花的樱花树跟结果实的樱桃树不是一个品种。又问:樱花有什么特征吗?看着差不多二年级样子的学生,特征主要是从颜色、形状、开花时间等方面来看。你每天入校的时候,去观察一下好吗?”球“终于踢出去了,孩子高兴地跑了。
经常在家长们的亲子日记里回复,有些问题不要勉强回答,以免说错了尴尬。要示弱,还可以启发孩子去查资料。没想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记得孩子儿时,也是经常指着各种植物、瓜果蔬菜问是啥?(这个真的是好习惯,家长一定不要敷衍。孩子喜欢这些,我也尽量买些相关杂志,例如《博物》,找些相关的纪录片给他看。中学时喜欢生物,高考96分。)说实话我一直对植物是脸盲。家里人都说我对植物的认识还比不上孩子。
由此,我想到以前曾经做过事情。在植物上边拴上介绍,让喜欢的学生去看一看,知道是什么植物,有哪些习性。没想到,以前的好经验,也被自己丢的一干二净了。惭愧。
今天去知乎查了一下:樱桃树和樱花树在植物学上是不同“属”的东西,差别大于驴和马的差别。中国古诗中为何很少出现樱花,一是因为不存在对如今所谓“樱花树”的普遍种植。现在普遍种植的樱花树基本都是日本园艺杂交育成的品种。所以古诗里出现的“樱花”,基本都是“樱桃花”。
樱花虽美 国耻勿忘
我国很多地方都种有樱花,也有多处比较着名的赏樱胜地。除了一些本国原产品种外,中国的樱花很多都来自日本——要么是战争年代为侵略者所留,要么是和平时期以友谊的名义获赠。比如沈阳、大连(旅顺)、青岛等地的樱花,最早即是由侵华日军所引进,而南京中山陵、玄武湖、梅园新村,北京玉渊潭公园以及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等处的樱花,则均为日本政府或人民为表示对华友好而馈赠。
武汉大学校园的樱花究竟有何历史内涵?它们到底更多的是国耻的标志,还是友谊的象征?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1939 年由侵华日军种下的那 28 株最早的樱花树,到了 20 世纪 80-90 年代,已陆陆续续地死亡殆尽。现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的日本樱花,已经不再是侵华日军当年所种下的那一批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
烟花三月,大家都去赏樱花。陪伴孩子的同时,也一定会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建议家长们也好好查查资料、备备课,在与孩子交流时做一个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