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了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中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和《把握対立的张力》两篇文章,感受颇深。
文章中讲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时,作者意识到有六种想让其融入到教与学的空间中去的悖论张力,并用案例说明了这六对矛盾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的。分别是:1、学习空间应该既开放又有界限。在这个界限内,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他们的发言总是被老师以及相关的资料引向主题。没有界限的空间不是空间,只是一种无序的空旷,在这种空旷里不容易出现真正的学习,所以强调有界限。但是,空间之所以成为空间,是因为它在有界限的同时必须又是开放的—向与真正的学习相伴随的探索精神开放,向很可能导向发现和惊喜的许多路径敞开。如果说界限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旅程有个目的地,开放则提醒我们:有多条路可以让我们到达终点。再深入一点,学习空间的开放提醒我们,将要到达的终点可能不是我们在行程之初计划要到达的,因此,对于共同行进过程中显现的真正目的地的线索,我们必须保持敏感。2.学习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开放的空间是一种解放,但同时又增加了在未知方向中迷失的恐惧,所以学习空间一定要令人愉快--既开放又吸引人,既自由又安全、可信赖。空间的界限为此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当这些界限使我们逗留在困难的论题上,就需要更多的保障。所以学习空间必须有这些特征:有休息的空间,有补给营养品的空间,甚至还有当某人感到锋芒过露时可以藏身的空间,以便帮助学生们处理教育探险行程中的危险。3.学习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如果一个空间要有利于学习,它必须鼓励学生们找到自己真正的表达机会,无论他们表达意见的方式是否被别人认可。当学生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困惑、甚至是偏见的时候,学习是不会存在的。实际上,只有人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育才有机会产生。但是,教学空间应该不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还应该是一个团体意见被综合、被完善的地方。团体可以肯定、质疑、挑战、纠止个人的意见。教师的任务就是倾听,并且一次次地把团体形成的智意思想回馈给团体,以便大家都可以听到甚至改变团体已有的思想。4.学习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一个学习空间不应该只是被抽象的概念充斥,以至于没有空间留给那些充满灵气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虽小,但却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学习空间应该有足够的位置容纳一些个人的小故事,容纳学生个人体验到的、内在的心灵导师发挥了作用的故事。但是,一个个小故事成为我们唯一的参考点,我们就很容易在自我陶醉中迷失。所以在学习空间中也必须强调有关准则的“大故事”--这些故事在广度上涵盖一切,在深度上揭示规律,这些故事给个人的故事限定了理解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小故事的含义。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用尊重的态度留心聆听这些“大故事”,5.学习空间应该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学习需要独处--这不仅是在学生需要时间单独思考和吸收学习内容的意义上提出的,而且是在应该尊重和不干扰他们内心自我真实完整的更深层意义上提出的,如果我们希望学生们学习,就要提供学生独处的空间。学习也需要共同体交流--在对话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们的想法可以被检验,我们的偏见也会受到挑战同时我们的知识面也会拓展,通过交流,我们不再只是独自思考自己的想法。6.学习空间应该沉默和争论并存。沉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我们说过的话和听到的信息,而且沉默自身也是一种表达,是从我们自己、从其他人、从这个世界的最深处呈现出来的表达。
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要把握对立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