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同事对我说,我们家孩子没被篮球社团选上,回家哭的不行了。从接他放学就开始哭,直到吃晚饭,还是红着眼圈,抗打击、受挫能力不行啊。
同事的孩子现在上二年级,在班里当班长。记得刚开始社团报名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孩子回家非常高兴地对她说,自己被篮球教练选上了,并且每天都催她看微信群通知,看看老师让什么时候去训练?
我大致可以想象孩子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本来一心以为自己很特别很优秀,能被教练选上,欢喜了好几天,憧憬了好几天,结果最后却落选了。
我想,面对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在安慰孩子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对同事说,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也许你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他在运动方面更胜一筹,你在画画方面想象力丰富,她在舞蹈方面天赋异禀,你在数学方面逻辑思维缜密,他在科学方面更富有探索精神。生命给了你们不一样的基因,不必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因着自小对他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儿子就能够客观对待自己的强项和短板,不自傲、不自卑。
记得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开设了舞蹈课,老师曾给我发来一个视频。视频里,孩子们正在练习压腿,老师对儿子说“再往下压一点,再下去一点”,儿子很艰难地回了一句“我不能够做到”。我和老师都哭笑不得,老师也没再勉强他。
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学校进行跳绳测试。放学后,儿子告诉我,全班只有他一个人跳了0个。班主任让他对负责登记的老师随便报个数,他没照做,还是很诚实的向老师报了“0”。我强忍着笑,带他去买了跳绳,回家抓紧练习。不求他跳的有多好,能学会就行。
近期学校开展社团活动,老师让大家自主报名。回家征求儿子意见,他一个也不打算报。理由是,下午5点之前写不完作业,没有时间去训练。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喜欢和擅长的项目。考虑到儿子确实没有运动细胞,我也尊重了他自己的选择。
我的儿子,他身体协调能力差,运动细胞缺乏,唱歌五音不全,跳舞身体僵硬,还是标准的“手残党”。他有很多不擅长的事情,有很多短板和弱项,但我并不为此焦虑,也不会拿他的短板去和别人的强项去比较。
人无完人,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强求、不退缩,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去接纳包容不完美的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