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一个人说话时,沟通效果55%取决于态度、肢体语⾔;38%由语⽓、语调决定的;只有7%来⾃我们说话的内容。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如果家长带着脾气跟孩子说话,那么孩子真正听到的只有7%,这就意味着,你不得不反反复复地吼叫。
对孩子来说,当家长吼叫发脾气时,他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感受到危机。当大脑遇到突发危机时候,只会有三种情况:攻击、逃跑、呆住。
所以你以为你说的很清楚,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完全接收到你的信息,他们的大脑还在考虑安全的问题。
不是孩子不听,是大人的脾气让孩子根本听不见、听不懂。
想象一下: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双手叉腰的妈妈,大声告诉孩子“写作业之前,先复习!”孩子的心情是啥样的?大概率表面听从,脑子里已经反驳你100遍了。
正确做法是:
趁着孩子心情好,亲子关系融洽的时候,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心情愉快的答应,然后给你面子尝试一下。等他尝到甜头,自然而然就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