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到教学中师生共筑成统一的整体,在交往和沟通中,存在教师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对教师来说,内心世界的悖论是又一对矛盾。
面对悖论,作者首先提出教师要把握对立的张力,正是因为教师才是处理悖论的主导者,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具体来说,即“关键在于体验一切”。 “如果我不充分地体验这种我自己生活途中的紧张,那些紧张就不会消失:它们会潜滋暗长、越发厉害……努力在生活中寻找解决办法,向着新的可能开放自己,并且防止这种张力把我撕裂。”而不是假装是天命。
优秀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技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要寻找途径引导创造性张力。“悖论就是这种张力的别称,是整体把握对立面的一种方式,是创造某种保持我们警觉的电荷。”这个空间既有界限又开放。我们的教学资料、主题和目标是预设的,有界限的,但是课堂师生的精神是开放的,可能有无数个路径达到终点,存在无限的开放,生成。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敏感。
我们若不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而忍受磨难,也就不能教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把握好对立面的张力,也就把握了一扇永远向“钻研”敞开的大门,吸引学生深入到一处我们所有人都能增长学识的领地。具体怎么做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心:把握对立面的张力,关乎心态而非行为。“要容忍心中一切尚未解开疑团的问题,还要设法去喜爱问题本身。现在不要急于谋求你不可能得到的现成答案,因为你涉世未深还没有相关的亲身体验。——关键是要体验生活中的一切,现在就去体验你提出的问题。此后,假以时日,你渐渐地若有所悟说不定有朝一日,不知不觉地找到了答案。”给予我的希望更多地来自他所说的“关键是要体验生活中的一切”。理当如此,千真万确!我若不能充分体验我人生中遇到的张力,张力不会因此消亡,反而会潜入地下,到处滋生蔓延。我现在虽然可能不知道如何纾解张力,但我会与张力相亲相近地共同度日,一直待到日积月累的阅历助我拿出纾解张力的主意,通过如此体验张力,我能为自己开辟新的人生前景,防止张力将我撕成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