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悖论原理”。那么,悖论是什么?悖论是表⾯上同⼀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的结论,⽽这两个结论都能⾃圆其说。在文中提到的六种悖论关系中,没有⼀样可以⽤简单的⾮此即彼的⽅式进⾏教学。想想我们既要和群体在⼀起,也要有独处的⾃相⽭盾的需要,⼈类本性就是适合建⽴各种关系。没有⼀个丰富的、滋养我们的关系⽹,我们就会枯萎和死亡。但在独处时,我们需要拥抱我们最终的孤独,寻找⼼灵健康的完整,在各种关系中汲取养分,寻找动⼒。我们所认识的教育世界充满了被分离的悖论,也是作为⽼师们经常在⾃⼰的课堂中所感受到的。我们把教与学分离,结果是:⽼师只说不听,学⽣只听不说。悖论原理不仅对⾃我的复杂性以及⾃我的潜能具有指导意义,在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空间设计中,悖论原理也都有指导意义。进⾏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设计时,作者为我们总结了6种教学空间中的悖论张⼒。1.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开放⼜有界线;。2.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令⼈愉悦⼜有紧张的氛围。3.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励个⼈表达,也欢迎团体的意见。4.这个教学空间应该既尊重这个教学空间既尊重琐碎⼩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故事;5.这个空间应该既⽀持独处⼜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持;6.这个空间应该沉默和争论并存。是的,在教学中,我们所遵从的不是⼀个固定的模式,⽽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考虑怎样以⾃⼰的⼯作⽅式将这6对悖论结合在⼀起。把握好悖论的张⼒以便学⽣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具体怎么做不是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是教师⼼领神会并操作的:把握对⽴事情的张⼒在于存在的本质,⽽不在于怎么做。要耐⼼地对待⼼⾥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些⽇⼦以后,答案就会出现。”现在就去经历这些⽭盾,也许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些⽇⼦以后,我们就会在⽣活中体验到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