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已经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近年来,不同组织、地区的调查均显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比例在60%以上,农村地区比例更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研究报告显示:常见的家庭家养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以及“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进入幼儿园前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教养方式下儿童;“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问题行为”也最多;根据父辈的自我报告,绝大多数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儿童家庭教养为自己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的方式对亲子关系没有负面影响,对祖孙关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祖辈和父辈的的关系也有明显的正面作用。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只有5%的家庭是完全由祖辈教养,即父母不在身边,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日常教养;75.8%的祖辈教养者觉得与孙辈在一起很开心、很幸福,能够享受天伦之乐。2019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河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依赖祖辈单独教养的比例达66.63%。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非常推崇,将含饴弄孙作为老年人无可替代的幸福,从心理角度讲,人到老年看到家族繁衍、子孙幸福更能体会生活充实、有意义。在肯定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方式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借助祖辈力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二是如何改进另外两种教养方式,也就是祖辈单独教养和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教养,提升教育质量;三是如何帮助农村地区那些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