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一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爱、自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会随着自己当前的情况或者对自己当前境况的信念变强或变弱。
生活中,即便是一个孩子,他的行为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评价,而这些评价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的自尊。当人们告诉孩子们他们很特别时,孩子们学会的可能是依赖外界的认可或一些肤浅的话使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相反,当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是负面时,他们会因此对自己产生怀疑,去寻求各种得到他人认可的方法。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时,实际上已经开始对孩子的伤害。而这场“给孩子自尊”的活动从未停止,内容包括赞扬、评星、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等。
当然,成人对孩子做出各种评价的活动可以是好玩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如果孩子如此认为,他们就可能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们会慢慢学会时刻察言观色,由他人的反应判断自己的行为对错,放弃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会变得没有“自尊”,时刻以他人的行为为导向:昨天,可能因为自己的良好表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犯了个错,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来自外界的负面议论,自尊便瞬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