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儿子上完兴趣课,我们打算去孩子姥姥家,去之前我和儿子商量,我们要不要给姥姥、哥哥、弟弟带一些吃的呢?儿子说:“买吧,咱们可以给他们带一点爱吃的零食。”“那咱们买些什么呢?你有什么建议?”儿子想了想说:“妈妈,给姥姥带一些菜吧这样我们去就能有菜吃了,姥姥也不用再给我们做了,给哥哥和弟弟买鸡腿🍗和面包吧,我觉得他们肯定喜欢。”我对儿子的提议表示赞许,给孩子姥姥买了熟食,然后按三人份买了鸡腿和面包,哥哥、弟弟和儿子一人一份。
我们骑上小电动就出发了,路上我问儿子“每次我给哥哥和弟弟买东西,你生不生气?”儿子说:“我不会生气啊,因为他们也是我的家人,而且舅妈和小姨都很疼爱我,也会给我买好吃的,妈妈你每次去姥姥家都给姥姥买东西,还会给姥姥买衣服什么的,以后等我上班赚钱了,我也会给你买好多东西的。”听了后心里暖暖的,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里首先讲“养不教,父之过”,然后才是“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成为一个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