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侄子今年上二年级了,放学回家不想写作业。而他妈妈下班一回家就勒令他写。过了会儿,他妈妈便责问侄子作业写了没,起初侄子还说:“等等,”等他妈妈一问多了,就再懒得答,装没听见,反而明目张胆地玩了起来。
他妈妈于是气急败坏过来喝斥到:“马上把作业给我做了!”侄子却说:“不,我还没玩够。”这话瞬间激怒了妈妈:“我告诉你,再不写作业,看我一会儿怎么收拾你!”然后咆哮而去。
半小时后,侄子一切照旧。
侄子邻居家的孩子,跟侄子是同班同学,也不想写作业。不过放学回来后,他妈妈没让他立刻写,而是允许他先玩20分钟。10分钟过去,妈妈提醒孩子:“再玩10分钟,就该写作业了。”10分钟后,他妈妈看到孩子还在玩,于是要求停止行动,孩子央求说:“妈妈等等,我把玩具装完就好。”妈妈同意了。
等孩子完成,她牵着孩子来到书桌前,征求他打算先完成哪门学科的作业,孩子开心地做了选择。
如果侄子的妈妈继续用她的态度对孩子,孩子仍会玩,甚至还会想办法说谎逃过妈妈的训斥,等再大一点,他不再怕妈妈了,受到训斥,他可能就会用语言或过激的行为进行反击。
而邻居家的孩子,或许短时间内还不能养成写作业的主动性。但我相信,他妈妈的态度迟早会让他养成自觉的习惯。因为在这种态度里,有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有时间管理上的引导,有责任意识的培养!
正确的态度,延伸出正确的方法,从而产生正确的行动效应,这就是态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