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班主任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今天在老公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完成了,《我的家教好故事》分享给大家。
---------------------------------------------------------------
我的家教好故事
--立志,做一个有梦想之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作为一位父亲或母亲,我们可曾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儿女行进在正确的路上呢?每天让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疲于奔命地辗转于各个补习班和兴趣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否就是此举的初衷呢?而仅仅以结果为目的而忽略目标与过程,是否是成功的呢?而先贤们如何靠家风影响儿女呢,如何以身作则,如何以道义为首育子教儿呢?
春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很早以前女儿经常跟我谈及她的梦想,她说长大了,想当老师,希望跟语文老师徐老师一样,那么学识渊博,品德优秀,教书育人;长大了也想当科学家,想研制一种药,让全世界的人都长生不老,让爸爸妈妈不要老去。
后来有一天她说道:“其实我长大了很想当美术老师,但是我怕你们不支持我,我很害怕你们不让我去当美术老师。”我很奇怪,说道:“为什么不支持你呢?你有梦想很好,只要你有理想,就应该朝着你的目标奋斗,但是不管你将来做什么职业,都需要你努力去学习,当美术老师,不光是画画好,学习更要好。无论怎样的选择,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尊重它!努力和上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此生!”
女儿爸爸平时非常喜欢看书,这时候给她讲了一个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他智商平庸,天资禀赋较差,然而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
他起点极低而达到的高度很高为什么呢?天资平庸被同辈人藐视;年幼时眼界窄小,成年后尝有际遇被同僚嘲笑。他一切的改变源于他的立志,来自于他一生有矢志不移的坚持,那就是对社稷道德的参详,对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对国计民生的忧思。我辈之人虽才智驽钝,但治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默默坚持不懈则自身学问每日长进,每日勤思不怠,则每日必有所获。
曾国藩一生致学,即使投身行伍,也从未荒废,他曾讲到:“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无论行军打仗,无论政务缠身,他都忘不了对子女教育,在给次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提到:“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立志”、“有恒”是曾国藩家风传导的核心,而曾纪泽后来成为了外交家,秉承此志,与俄国谈判,收回了伊犁。如今的孩子,不少人没有目标和恒心,遇难则退,父母也不加以劝导。长此以往,凡事都觉得无所谓,自然难有成就。
大家都知道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勤于身体锻炼,坚持“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甚至坚持每天洗冷水浴,时刻不忘增强自身的体魄。冷水浴是毛泽东在一师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得益于恩师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先生不但学识渊博,思想开放,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反对腐朽糜烂的封建生活方式,提倡民主科学、奋发向上的新生活。他常年行冷水浴,冬天也不间断。受他的影响,毛泽东也坚持冷水浴,一年四季,持之以恒。
一师的浴室边上有一口水井。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毛泽东爬下床,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来行冷水浴。他跑步到水井边,脱掉上身的衣服,将井水一桶一桶地吊上来,先用冷水擦身,然后把一桶水全部淋到身上。就这样擦了淋,淋了擦,循环往复一二十分钟,直到周身发红发热为止。毛泽东曾经对同学说,冷水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能强壮筋骨;二是可以培养勇猛无畏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精神。他还强调说,在冬季坚持冷水浴确实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
后来,建国以后毛主席在子女教育“立身处世”上格外用心,李讷天资聪明,学习刻苦,有理想有抱负,但她自幼体弱,疾病常来缠绕,致使人生的进取、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她很苦恼,有时愁肠百结,郁郁寡欢。
毛泽东了解女儿的体质和心境,一直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她。每当获知她生病而又不在一起的时候,便写信给她,对她进行安慰和开导。他认为,对待疾病的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他自己持革命的乐观主义,对身体抵抗力很自信,因此碰到一般的头疼脑热,他既不求医也不吃药。对于女儿,他强调意志的含义是,一要乐观豁达,坚决克服悲观,积极配合治疗;二是要不怕吃苦,有时小病挺一挺,挺过去了,免疫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回首往事,李讷对父亲感激不尽,她说:“我觉得父亲给予子女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最宝贵的,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年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他的严格要求,完全不是过分的,而是很实事求是的,他那是真正的父爱。”
身体者人身之根本,健康者一切活动的基础,若是百病缠身,精神不振,那何谈生活自理,更谈不上学习进步、创家立业。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平时教导孩子每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孩子喜欢踢足球,除了自习课锻炼时间,业余时间还要跟爸爸去活动一下,即便在期间摔了跟头也不哭不闹,爬起来继续前进。
生命健康权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之上安全需求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个人所处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的基础;孩子平时不谨小节,好动有活力,天冷时要注意保暖衣着,咳嗽时注意多饮水,多勤于锻炼,养成良好习惯,保证精力这样才是自己拼搏奋斗的基础。
在健康生活学习基础上,我们平时不忘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教育女儿要崇拜历史名人,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
年初的时候,爸爸带孩子去看了场《满江红》的电影,问她的感想,她说:前面部分很搞笑,后面内容却很压抑。回来后孩子不停的提问题:“岳飞是大英雄么,为什么秦桧要害岳飞,为什么他们不会反抗?”
我们给她讲道,岳飞是南宋时期主战派武将代表,秦桧是主和派文官代表,秦桧等虽然是文人而没有文胆,虽身居高位却没有肝胆相照的气魄、舍家卫国精神,那这帮人又与奴才何异!
岳武穆虽然生命有限,但他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代表儒家文化道义、忠信,代表精忠爱国情怀永远不会改变,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文人的“文胆”,代表是士大夫的“世魄”,代表是中国古式爱国军人的“军魂”。
岳飞及其家族遭遇了大难,中华文化也遭遇了历次劫难,但每次动荡与斗争,每次变迁与融合,沉淀的民族精神永不会过时。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时,总会有那么一代人,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义无反顾,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是他们的牺牲一次次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一次次解民于倒悬,“父母活我易,公之活我难”,解救民族于危难。
正是他们一次次保留住了中华文化底蕴,他们在危难之中的底线坚守让民众不至于失掉所谓“良心”,不至于彻底沦为亡国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总会逝去,但先辈们英勇不屈顽强奋斗精神却万古长存!几百年来岳飞及其后人更是将“不爱钱、不惜死,尽忠报国”作为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核,勤勉践行,代代相传,形成了受人称道的良好家风。
后来爸爸又给孩子讲到了,“曾剃头的长沙之辱,湘军为什么牛气,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等等。曾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思,更在于其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更在于面对屈辱之时“如何忍罢血牙吞”,在君昏臣明之际,上司有琐粹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如何抓住时机,多次翻身。
世间最好的学问,不是多么宏大精深的道理,不是空喊的口号主义,而是立于当世夹缝之中求生存,立于败军之际而不屈大丈夫之志,立于混沌当世而独以清清自濯,纵有万千困难,纵是出身寒微,纵是孤家寡人,然能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坚定不移,革旧立新。其精神在于,人活一世,受屈一时,万千嘲讽,任过耳云,继承传统,克服当下,克己复礼,让传统文化再度发煜光芒。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告诉我们父母事业承继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子女;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诫我们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曾国藩《致诸子书》中,“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作为个人只有立志努力,才能够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上天的摆布。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夸父追日的气魄,精卫填海的坚持,人贵于有志,立志做一个有梦想敢担当有作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