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祭祀节日,交接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咱们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祭祀的传统,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愉悦身心。 2006年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当这个时节,我们都会想起唐朝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我们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去祭祀了我的父母。老家的人络绎不绝,都提前去给自己的祖先送纸钱,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流泪]。我们没领孩子,看到去的都没有领孩子,感觉咱们的孩子,传统的文化教育还是缺失的,有的有传统文化教育,也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真切的体会到,我们的春节也逐渐的越来越不热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虽然能感受到那种气氛,但他们的来龙去脉,孩子们是真真的不懂,还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