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一个叫重耳的公子,为了躲避坏人的陷害,四处逃亡,有一天他突然晕倒了,跟跟着虫儿的臣子们急得团团转,可是附近什么吃的也没有,这时介子推走到一边,忍痛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用来熬汤重儿吃了之后就醒了,多年以后当上大晋文公,他封上了跟他一起逃亡的大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一天晋文公突然想起来介子推,就派人去找介子推封他为大官儿,介子推不想当官儿,就和他的母亲逃到了绵山上。晋文工又派他的大臣去绵山上找,可是棉山好大,怎么也找不到,有一个大臣出主意说放火烧山这样介子推就是会出来,大伙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还是没出来,晋文工最后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烧焦的尸体,晋文公就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埋在了柳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晋文工来祭拜介子推,发现烧焦的柳树竟然发芽了,他摘下一根柳条插在头上,把这棵柳树风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不准人们生火做饭,只能吃寒凉的食物,以此来纪念介子推,因为清明节比寒食节晚一天,他们的时间很相近所以就把两个节,并为一个节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