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听朋友说新体育馆文化宫这边有一家图书馆,想着下午正好没有安排就带孩子过去转转.
书的品种呢可以说是这个小县城里最齐全的地方了,人也不算少,孩子终究是孩子,十之八九是在图书馆里嬉笑打闹,还有一部分呢来回的穿梭在书架中不停的换书,就像初入山林的小猴子,看看这本,摸摸那本。我家老大呢也是这样,起先拿了本马小跳看了不到五分钟,就说要再去找一本更有趣的书,我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过多规劝。然后他又选了一本沈石溪的书,名字我忘了,看了十分钟就要开始跟我分享里面的内容,我家老大看书就是有这样一个毛病,必须边看边分享,似乎要是不跟别人分享,书里的精彩便打了折扣一样!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课外书特别少,班级里谁有一本大家都要借阅,谁借到了前后左右的同学就凑在一起看的津津有味,可能是九零年代的娱乐项目比较少,也可能是现在的娱乐项目太过繁多,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津津有味的去看一本书。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短视频的精简,牢牢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小至两三岁幼童,大到头发花白的老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室外,更有甚者骑车开车都得拿着手机,我没有权利也没有权限去批判这种现象,从古至今世间万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矛盾体,以前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豪不夸张的说,就算是街头巷尾的阿姨们,眼界和信息掌握量也能赶上以前的秀才了,这是网络带给群众的便利,但是各种短视频只能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娱乐项目,切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大多数孩子们,放学后回到家放下书包,就迫不及待的刷一会短视频,然后在父母的骂骂咧咧中吃饭写作业,搞到半夜孩子们睡了,劳累了一天的家长终于能躺在床上了,然后就是各自拿起手机,手指一滑一滑切换视频的同时,时间也在指缝间溜走,不知不觉就半夜了,心不甘情不愿的放下手机,第二天早上心不甘情不愿的在床上爬起来,周而复始的进入新一天的恶性循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能说和手机毫无关系!
所以我们能不能尝试放下手机,看一本书,或者和家人一起吃一顿没有手机在场的晚餐,听听上了一天课的孩子,讲讲学校里班级里的趣事。晚上和另一半交流一下一天的所见所得,或者一起规划生活畅想未来。如果可以,那我相信全民幸福指数应该是有所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