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年级会,有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每位老师负责几名学生,建立爱心帮教组,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情况,真正了解学生,制定学生一对一帮教计划。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李某某,作业经常不交,管的严了,要求的紧了就做一做。白天上课精力不集中,神情疲惫,对于老师的说教,可以说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批评就是耷拉脑袋,任你批评。
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一进门带着挨批的神情,小心翼翼。我没有批评他不交作业,让他做到我的身边,明确主题。今天中午把你叫到办公室只是随便聊聊,你不用紧张,也不用担心,但一定要说实话。学生看到我态度平和,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开始和我交流。
“你白天在教室上课打瞌睡,晚上你干什么了?”孩子没有狡辩,也许看我态度诚恳和谐,直接说“玩手机了。”我肯定了他的诚实,但也指出了这样做的弊端,最直接的是影响学习,远一点说是在毁掉自己的前程。
孩子是通情达理的学生,不住的点头。我又转变话题,询问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开始支支吾吾起来。看来他的家庭有问题。我告诉他,我会为他的家庭情况保密,他才犹豫地说出实情。
原来他的父母离婚,母亲在济南打工,父亲跑车又接了婚,只好跟爷爷奶奶在农村家住。父亲在城里住。爷爷奶奶年龄大,感觉小孙子受屈,只是爱,缺乏监管。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看到别的学生家庭美满幸福,感到自己凄凉无助,形成了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消极麻木的心态,小小年纪,生活的没有生机。这是缺乏“爱的表现。”
他的家庭情况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还不知道的。单纯从不完成作业看,应该狠狠批评,但从家庭情况看,有很可怜。我陷入沉默思考。孩子的症结找到了,那就是从爱入手,多关心,多爱护,多照顾,让学生找回生活的快乐,找回学习的自信。
我们从学习又谈到他的未来和生活。谈到父母的辛苦,谈到了这样的家庭,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制订了短期目标和改进计划,鼓励他正视现实,认真改造,把不良行为改掉。
他频频点头。
我知道一次的谈话,不可能让他一次彻底改造,要想改造好,需要老师日常的监督和鼓励,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给学生爱和关心,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学会感恩,一步步从阴影中走出来。
成功永远属于强者,属于不怕困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