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眼,又是一年细雨纷纷时节。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生命浮沉里,这才对清明有了真切的感悟。
人到中年,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结,令人无奈又无力。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常耿耿于怀的是,上一次离别,总那么匆忙随意,轻描又淡写,谁曾想一别已成永诀。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似乎总在追赶,总是留下遗憾。
从此,于清明,有了更多的缅怀、追念和牵挂。
一刀纸钱,一挂炮竹,一柱清香,一盘祭果,有了祝福的人,在山川岁月的那一边,希望他们能收到这份虔诚的心意。
清风起、清气明。
我们渐渐懂得,人生的旅途中,没人能陪你到最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
珍惜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珍惜每一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位知心人。
珍惜每一次相见,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场相聚。
珍惜每一次日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束光。
也珍惜自己,健康平安地生活着。
人到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头担着老,一头担着小。为父母养老送终,为妻儿遮风挡雨,容不得任何闪失。
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中,我们心怀敬畏、感恩成长,开始真正懂得清明,学会珍惜。
清明回乡祭祖扫墓,是慎终追远,更是承上启下。
“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先人墓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们,都是这血脉、精神、文明传承链条上的一环,固守这一传承的责任。
清明告诉我们,承接好这一环,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时,这便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