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的清明时节总会有甘霖落下,给这一节日更添了悲伤忧郁的气氛。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曾经下令,在每年农历的清明时节前后进行扫墓祭祖的活动,以慰祖先的灵魂,缅怀先人的功绩,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感恩之情。2008年5月20日,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冷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当然,对于我们这种父母都健在的人群来说,有着另一番的滋味,我们可以给父母(当然是爷爷奶奶唠,不能回姥姥家哦,)买着丰盛的饭菜一起享用,然后他爷爷领着我们去挖蒲公英荠菜,艾草,掰香椿芽。儿子拿着小撅头刨的可带劲儿了,刨了满满的三方面袋:蒲公英、荠菜,艾草,当然也掰了一大堆香椿芽,这下可以回家尽情享用了。奶奶还给孩子们染了红鸡蛋,绿鸡蛋,紫鸡蛋………孩子们拿着五颜六色的鸡蛋高兴的撞起来,撞坏了的直接吃掉。我们还拧了好几条柳树皮哨子,吹出了美妙的音乐,真是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