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5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小时在老家,这天学校也都放假,但我们却叫寒食。
现在都过清明节,很少有人再提及寒食,这两个是一回事吗?有区别吗?
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领着小书童,一起度娘了一番。
原来,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
同时,清明也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归纳起来清明节有两大主题:
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重耳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孝子,定不忍母亲有难,便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
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原来,中华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
是过节,也是日常生活;
是故事,也是学习历史。
愿我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过出不一样的沉淀。让这种沉淀融入心灵,日积月累,成为通透人生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