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做早饭,敞开冰箱看看有什么菜。一看冰箱门上方便袋里有几个酱脐馏,还是去年做的 ,拿出来用刀切片,放电饼铛里烙上,不一会,酱香扑鼻而来。
每年清明节 ,家家户户单饼卷鸡蛋是标配。但是还有一样最下饭的小咸菜,烙大酱。小时候 ,家里只要赶饼吃,都会赶完饼在鏊子上烙上豆酱片片。多年我都愿意吃这个。以前是姥姥做,母亲做。现在姥姥没有了 , 母亲年龄大了。这些年每年我都自己做豆酱,做豆酱也很有讲究 ,做不好会发酸还有的会发臭。每年进入腊月就得把豆子泡好煮熟煮透,煮的时候不能太大火,煮的既要没有水分还不能煮糊。煮熟的豆子捣碎,捏起来一个一个的球,放在盒子里用豆秸秆隔开,放在不冷不热的地方。过了年正月底掰开看看,豆子里面发酵好了,拿出来洗净霉,然后烧开水凉透,把豆球撵碎,放在盆里在发酵,豆会在水里发酵冒泡,然后添上盐防止酸了,就这样周而复始好几次,直至发酵完毕。最后就开始晒酱,晒酱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为了把酱晒好,每天要翻无数次,直到晒干水分,晒的豆酱变成了黑红色,最后在捏起来凉凉,就可以收藏起来,吃好几年都不坏。
由于做酱不能太淡,淡了放不住,所以得咸,这些年都讲究健康,不能吃太咸的东西,大酱也就不是餐桌上的主角了。今天早上饼卷着鸡蛋,吃了两片烙的酱片,啊!真好吃,又香又咸,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