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寒窗十余载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有的人考虑过而有的人没有,而且立场不同,观点不一。
有的人为了一个好工作,将来生活的滋润而踏实;有的人目标长远,为了将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人则为了学而学,被动接受,学习是一份苦差事;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成为能工巧匠;有的人也是为了特长,把天赋发挥到极致!
目标不同,注定了努力方向不同,心在哪儿,亮点就在哪儿!世上没有决定的公平,但是努力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认知限制想象。或许我的观点也很偏激,我个人认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说为社会做贡献,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这个观点我认为比较现实。
身处激烈竞争的漩涡,感受颇深,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社会不讲究感情更不相信眼泪,它只尊重实力!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你,社会不缺高学历者,不缺人才,只缺各行各业中的精英,缺能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只有主动掌控自我,在社会这个大舞台千锤百炼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强者,而不是只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只会考高分的书呆子!
作为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也是人性使然。但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初衷、行动力很关键,倘若培养的孩子将来不能适应社会,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白搭!
如果单纯的为学而学,读死书,忽视了除学习之外其它能力的培养,那么注定是教育的悲剧!读完大学,读完研究生而连自己都不能养活的人,他能养家?他能适应社会?“啃老族”、“高智低能儿”的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倘若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抗压能力,耐挫力,不懂得团结他人,唯我独醒,孤芳自赏,我行我素,那学习再好,文凭再高,有何用处?!
说白了,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养活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家庭,父母能放心的看着脚步坚定的孩子远行,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