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教学勇气》 第四章:认知与共同体中一一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
第一,共同体掠影。了解共同体。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完整与世界联系中的交融。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作者为了说明真正的共同体,先排除一些障碍,介绍了三个常见的但有偏颇的共同体模式。分别是:偏重心理学的亲密型的治疗模式,偏重政治的公民性的公民模式,偏重实用的责任性的市场模式。这三种共同体都具备教育所需的洞察力,但是,支持真实教育包罗万象的共同体并不在于此。
第二,现实是群体共享的。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理解现实。真正的共同体是这样一个认知形象:即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深陷网中,又拥抱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这个形象不但托起了人类的存在形式中显见的联系一一不论亲密性、公民性,还是责任性,还包括了我们与非人类的存在形式的隐性联系,它是一种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的共同体模式。
第三,重温真理。本节首先介绍了一种无意识和神话是客观主义的共同体,也就是占主导的认知真理和表述真理的模式。这个模式中有四种元素:客体、专家、外行、障碍波。我认为从教学的角度理解,这个模式中的客体就是知识,专家就是老师,或者是老师的权威,外行指的是消极的学生,障碍波的作用是让客观的知识向下游动,同时阻止主观性 从下向上回流。在这种模式中,老师在灌输知识,学生在被动地学习知识,是“要我学”这是不可取的。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更像市民大会,更像热闹的市集。真正的共同体是圆形的,共舞的、有许多。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我们的教学共同体就是要处于求真之中,我们一定要知道该如何怀着激情和原则,在群体中围绕一个已知的主题进行观察、反思、对话和聆听。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围着圆圈起舞,但是秘密就坐在中间,且知悉一切。超验性的主体随时会给我们惊奇,呼唤我们开始新的观察,解释,命名,进入永远无法完全说定的神秘世界。认识真理和陈述真理的过程,是一场亲和与距离、说话与聆听、知与未知间复杂而永恒的共舞,令求知者和被知者成为合作和共谋的伙伴。
第四,伟大事物的魅力。真正的共同体,是承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是:①邀请多元化进入我们的共同体内。②我们拥有多重含义的解释。③我们欢迎创见性的论证。④我们奉行诚实。⑤我们体验谦卑。⑥我们通过教育成为自由的人。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会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内心的生命状态是积极向上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才能有创新。这是多么美好、和谐和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啊。当然,教育共同体不可能总是处在最佳状态,但这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