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果果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并不是我想像中的样子。比如外表,我也以为女孩子应该是纤细修长,轻轻巧巧的,活泼可爱的样子,事实上我的孩子却是粗壮结实,一副运动员的样子,说话的声音是粗声粗气,一声妈妈,总是锉锵有力吓我一跳,在性格上的表现也不是标准电视剧里的标准女孩样子,当然,她有自己的特点。
果果小的时候,妈妈可能是她最崇拜的人,懂得自己不懂的一切,什么事都能帮自己做好。但随着她的成长,随着眼界的不断拓宽,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孩子了。可能是我这个当妈的没能紧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依然每天一成不变地问孩子累不累、饿不饿、中午在学校吃了什么,要孩子好好写作业听老师的话。当年的“80后”成为现在的“监护人”,那么,我该反思些什么?
我们80后一代,在收入、住房、消费、审美、精神追求层面,都远超越于父辈。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在金钱、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十倍于当年父母对我们的投入。但是,在教育的逻辑上,却仍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中。只有自己敢于走出舒适区,才有可能让下一代如自己愿走出舒适区。只有自己努力突破自我的赛道,才能带动孩子融入自己的生活。
专家说,家长懂得自我反思和成长,才是教育孩子的终极秘诀。如果孩子学习不自觉、磨蹭拖延,我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对她的催促、包办过多,没有让她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孩子爱撒谎,我就会想是不是平时在孩子犯错时反应过度、责罚过重;如果孩子不爱阅读、痴迷电子产品,我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平时经常看电视、玩手机,做出了坏的榜样……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作家长的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反思,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走入误区、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通过反思和学习,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不断完善自己,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朝着积极方向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