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和同事们一起去了百花峪,孩子们捞鱼摸石头,亲近大自然,玩得很开心☺️ 🙃 😀 
午饭间,玟瑄妈妈打来电话说昨天为了今天的家长会已经全部安排好了事情,但是临时又有买卖离不开了,来签个到然后再接着走行吗?我没有答应。突然有客谁也阻止不了;亲自打电话一遍遍致歉说明她的诚信与无奈;想来签到再走说明了时间真是挤出来的。自己着急忙慌也要排除万难完成任务,这样重视班级活动的家长我怎么忍心让她不顾安全来走形式呢?感动着……
下午回家,休息时无意从手机看到一个视频,很有感触,于是发到了班级群里和家长一起共勉:某节目中,在一所中学操场做了一个奔跑实验,上百名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准备起跑,只有前20名到达终点的同学才可以拿到节目组准备的礼物。就在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跑步比赛的时候,节目组的嘉宾向他们提了六个问题,符合每一个问题答案的同学就可以向前走六步到达下一条线。这六个问题分别是:1.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是的话,请向前走六步。2.你的父母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吗?有的话向前走六步。3.你的父母让你持续的学习功课以外的课堂,而且你现在还保持着一定的水准,请向前走六步。三个问题问完,已经有同学向前走了18步,但还有不少人站在原地不动。接下来的三个问题是:4.父母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吗?如果有,向前走六步。5.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你的父母给你提供过出国经历,请向前走六步。6.从小到大,父母是否一直在亲友面前炫耀你?如果是,向前走六步。
六个问题问完,有人已经从最开始的起跑线向前走了近30米,也有不少同学依然还在原地,看着眼前的场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可能真正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蓦然回首,已有差距。
我问女儿,你想对前面的同学说些什么?又想对后面的同学说些什么?女儿惊叹不已,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我的感想:
1.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语言影响和行为影响时刻萦绕着孩子。科学家的孩子和工人家的孩子接触到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父母自身条件无法改变,唯有改变境界。
2.前面的同学之所以领先后面同学很多,其实和自身努力没有关系,这是父母努力为其创造的优势,父母只能尽力提供外在条件,剩下的全靠孩子自己。
3.如果开始起跑,站在前面的同学或许会领先许多。但是在抵达终点之前,并不意味着后面的同学不能超越他们,后面的同学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赶上他们或超过他们。你有多努力多拼命,只有自己知道。
4.父母给予孩子的东西千差万别,有的家长给予孩子陪伴,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见世面的机会,有的家长愉悦孩子身心,有的则不管不问任孩子发展……千差万别的家长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孩子。
5.孩子如果能跑到第一名是很自豪的。但同时第一名可能也是最有压力的。根据武校长的“老二效应”,不要逼孩子非得是跑得最快的,舒缓的环境会不自觉地造就优秀的孩子,相信就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