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悖论的张力以便学生们能在更深层次学习,是搞好教学最困难的一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这一情境对把握任何一种悖论(不只是沉默和表达)都指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整体把握悖论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我们必须体验忍耐的另一种状态,直到一种更大的爱出现:那就是受难。除非我们愿意承受对立事物的张力,除非我们懂得,我们既不能回避受难,也不能仅仅要求幸免于
难,而应该积极地拥抱这种开阔我们自己心胸的方式,否则我们不能利用悖论的能量教学。
当我们忍受不了通往更高境界的磨难时,我们就不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我们把握住对立的张力,把探究的大门敞开,吸引学生进入一个我们能共同学习的领域。他的话语能轻易地解释在教室里难以把握对立事物张力的教师的状况:耐心地对待心
中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尝试去喜爱矛盾本身……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能得到答案一一关键在于去经历一切。假装是分离的另一别称,是一种妨碍我们培养优秀教学所依赖的联系能力的状态。当我们假装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了共同体与我们自己 与我们的学生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联系,放弃了与作为教学根基和成果的共同中心的交流。但是当我们理解了那一句“关键在于体验一切”,我们就会重新赢得失去的一切。从作者的阐述中不难看出,悖论原理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课堂教学也要讲究张弛有度,把握好对立的张力。教学氛围既轻松愉快,又开放有
度,思考问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张开我们的怀抱,敞开探究的大门,吸引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开启一个全新的学习之旅。